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运河开发区报 > 社会新闻 > 正文

四措并举破解社区管理“四大难题”

    社区管理对于基层社会重建、基层民主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运河经济开发区面对众多社区管理难题,大胆做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努力,这一实践得到了德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成为全市的样板点和调研点。
    德州新闻网讯(冯豫)“我们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和居民积极参与的原则,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全方位、立体式、无缝隙地提升社区管理工作,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在日前的交流中,区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局局长李占华对笔者说。
政府主导,破解“三无小区”难题
    运河经济开发区共有119个居住小区,其中“无管理主体、无维修基金、无业主委员会”的“三无”小区有52个,这些小区基础设施欠账多、弱势群体比重大,是工作中的重点。对此,区党工委、管委会组建了专门部门——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局,专职负责社区内各类物业矛盾纠纷的处理、协调有关部门改造完善社区配套基础设施,确保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业管理和水电暖气等问题“有处可诉、诉即可处、处即可解”,增加了群众满意度。 2012年和2013年全区涉及社区问题的上访率分别下降77%和85%。作为全区环境综合整治“六大工程”之一的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区党工委、管委会动员社会多方力量,投入资金近400万元,对华夏东小区、肉联厂宿舍等17个旧居小区进行了道路硬化、排水管道清淤和社区的绿化亮化。区财政每年出资30万元,招聘了40名保洁员对“三无小区”的环境卫生实施正规化保洁,同时通过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基本杜绝了社区内乱停乱闯、乱堆乱建、乱装乱贴等“六乱”现象,并通过对企业、市场、道路、建筑工地的全面整治,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显著优化。
部门联合,破解“社区执法”难题
    在公安系统组织的交管、消防、物管、网管、外管、危管等“社区六进”的基础上,将经侦、国保、禁毒、法制等工作也纳入到社区管理中,把治安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居民家中。投资100余万元升级改造了11个社区警务室,实现了办公用房、内部设置、制度台账、便民设施、信息公开等“九个统一”,不但丰富了“社区六进”内容,而且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
    针对小区内私搭乱建、绿地变菜园、车库内“四点半学校”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区管委会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建立了由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局牵头,办事处、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常态化社区联合执法巡逻机制,严格依法查处,提升了小区内的秩序感。为扭转政府的“大管家”形象,区管委会按照程序组建了运河鑫城、嘉诚小区、港一鑫苑等社区的业委会,提升责任感。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社区管理朝规范化、可持续方向发展。
改革流程,破解“建管分离”难题
    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新建住宅项目配套建筑与设施设备预审和验收审查制度,有效遏制了部分建设单位的投机行为,切实保障了小区业主的基本权益,这一经验被市住建局在全市推广。在全市首次将前期物业管理工作延伸至项目规划设计、销售和施工环节,督促房地产和社区开发必须实现市政以及公建配套的“四同步”,即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将管理工作提前介入,从源头上堵住漏洞。积极协调市公用事业局,先后解决了张庄小区、鲁北大厦宿舍、石油公司南宿舍等11个小区的集中供暖、自来水二网改造及天然气安装问题,实现了专营设施的移交改造。
网格化管理,破解“民生服务”难题
    区管委会在社区搭建起以社区服务中心、服务区、居民楼幢、单元网格为主体的四级平台,在“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模式下,把综治维稳、矛盾化解、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等纳入网格中,实现服务窗口前移,使群众不出社区即能办理各类事务。目前,已实现社会救助和社会医疗全覆盖,城乡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每年为全区6633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全面健康体检,建立电子档案64730份,保障了各类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和医疗权益。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区党工委开展了“帮助学习党的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跨越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和谐稳定”为内容的“三帮三促”网格化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明确责任人,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全区1200余名党员干部联系基层党员群众2100余人,已帮助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463件。帮助容纳3706户13000多人的国棉社区建立了德棉社区党支部,并将其打造成为社区基层党建样板工程。这种将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统一纳入党支部管理的“三位一体”治理模式,有效避免了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产生对立,方便了协调沟通,将三方力量扭成一股绳,形成了齐心合力共促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作者: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