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运河开发区报 > 运河要闻 > 正文

运河经济开发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纪实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 李莉 通讯员 邵慧敏)夜幕降临,漫步在运河两岸的运河文化广场,随着音乐响起,老老少少跟随着领舞者的步伐,陶醉在舞蹈中……由区文化旅游局引导组织的“广场舞”、“健身操”等文化活动在我区遍地开花、如火如荼,是我区大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是文化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文化是区域的灵魂,是发展的驱动。近年来,我区经济和社会建设紧紧抓住“文化”这一精髓,扎实推进,妙招频出,打出了一套精彩的组合拳,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并进。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
    文化设施是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区抢抓大运河保护开发的历史机遇,把文化设施项目纳入城区建设总体规划,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文化站建设、文化资源信息共享、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使文化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建设了运河公园、九龙湾公园、龙运湖公园和田雯纪念馆,使广大群众有了文体娱乐活动场所;古玩一条街的施工建设顺利推进。运河办事处文化站、各村的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文体小广场、农家书屋能基本满足辖区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2014年,为8个村居的文化大院配备了电脑及桌椅60台套、广场舞便携式音响20套、庄户剧团演出灯光音响5套,极大提升了我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硬件水平。另外,加快农家书屋建设,目前已建成19个“农家书屋”,面向社会征集图书3000余册,利用基层公共文化专项资金为8个村居的农家书屋实施更新。“自从有了农家书屋,不仅使农民了解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而且还改变了大家的生活观念,农闲之余玩麻将、打扑克的人少了,到书屋看书学习科技、交流沟通的人多了,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 ”闫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景颇有感触地说。
公共文化活动营造新声势
    群众文化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我区坚持把发展群众文化作为建设文化运河的基础,充分发挥文化大院、文化广场、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阵地作用,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选派基层文化工作积极分子参加多种培训活动,提升辖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品位;举办运河经济开发区首届广场舞联谊赛、齐鲁古玩春季交流会、首届夕阳红书画展等;对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团队给予大力支持,协调相关部门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做好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工程,为全区每个社区、村居每月放映公益电影1场,组织消夏文艺晚会、送戏下乡26场,率先在全市完成送戏下乡演出任务;认真做好广场舞队伍的选拔及排练工作,参加全市首届广场舞调演、全市民间文艺汇演均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组织书画爱好者参加市级国庆书画展、书画作品收藏展等各种比赛、展览,选送的作品均赢得一致好评,较好地展示了运河形象。
    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我区的企业文化普遍开展。黑马集团、华鲁恒升等企业纷纷自办报纸、自办图书室、组织文艺表演队,经常开展文艺晚会、象棋赛、篮球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从今年3月份开始,区文化旅游局聘请了专业的广场舞、太极拳、健身操等指导老师,每周对辖区各项文体爱好者进行一次集中培训,真正实现政府为居民提供均等化、标准化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全区呈现出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和共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文化社会建设氛围。
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取得新拓展
    我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始终将传承、保护和发展运河历史文化遗存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开展文物抢救和修复的同时,通过聘请知名学者专家挖掘整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和数据库;借大运河申遗契机,我区积极包装推介运河文化主题公园、德州码头、仓储建筑群及电厂机房保护项目;按照上级要求,顺利完成全国第一次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乡村记忆”工程普查工作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上报备案工作;成功推荐我区的石家园街区(机床厂建筑群)、盐店口街区(德州码头、仓储建筑群)、普利森博物馆、九龙湾公园、运河办事处纳入全省第二批“乡村记忆”工程。“下一步,我区将以运河为主线,尽快恢复原有的历史建筑,力争再现运河两岸的昔日辉煌,提升文化旅游的价值。利用好‘运河遗产’、‘生态农业’、‘古玩文化’等特色品牌,做好运河文化主题公园等文化旅游项目的招商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文体旅游产业带动作用,努力把资源大区建设成为产业强区。 ”区文化旅游局局长周蜜对记者说。

(作者: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