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运河开发区报 > 运河要闻 > 正文

打造宜居宜业幸福美丽新运河

古运河风景区。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翠云在联系点华鲁恒升集团现场办公。

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奠基仪式。

改造中的石家园社区。

九龙湾公园九龙壁一景。

第二届“运河好人家”颁奖典礼现场。

运河两岸风景。

华鲁恒升集团厂区一角。

华能德州电厂。

中联大坝厂区一角。

黑马集团农贸水产调料副食批发市场开业庆典。

广场舞大赛腰鼓表演。


中小学春季运动会会操表演。

    今年以来,运河经济开发区积极借力京津冀一体化、“一圈一带”和产城融合等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坚定实施 “4566”发展战略,以四张名片明确方向、彰显特色,以五项运河突出优势、树立目标,以六大工程补齐短板、提升形象,以六大战略强化指引、统筹发展。全面实施以商贸大道沿线改貌、古运河沿线景观提升、城区水系沿线改造,以及北部绿色化工产业园、中部商贸物流产业园、南部生态开发产业园为主要工作内容的 “三线三园”建设工程,最大限度挖掘潜力,努力实现新常态下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新发展、大跨越,为实现“五项运河”建设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亿元,进出口总额2986万美元,全区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9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94亿元。
强力推进产业创新
    该区积极抢抓国家降准降息等政策调整机遇,坚持走集群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化迈进,增强全区经济发展后劲。重点推动华鲁恒升总投资100亿元的精细化工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以上;再整体拆迁1个村庄,为企业发展腾空土地300亩,力争3年内再造一个新恒升,为建设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园区”奠定坚实基础。积极推进华能电厂总投资7亿元的30MW光伏电站和配套热网工程等项目建设,打造销售收入过百亿的战略直供能源企业。重点推动恒力电机、德隆集团等5家企业总投资2.3亿元的8个技改研发项目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突出抓好商贸物流产业升级转型。成立全区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出台扶持电商发展的实施意见;以黑马集团、中盛物流公司成为全市首批电子商务副会长单位为契机,成立电商协会,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大厦建设,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以黑马商贸城和飞马水产市场为载体,积极推进与广州电子商务公司的合作,探索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全区商贸物流产业升级转型。在确保宏森机械ATG工业园、史丹利水溶肥和中星石油搬迁改造等续建项目竣工投产的基础上,争取总投资8亿元的产业物流园项目尽快落地开工,深入推进恒力电机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同时,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特色,按照 “瞄准高端、打造终端、形成集群”的思路,重点依托绿色化工、现代物流、高新技术三大平台,采取引上游、接下游、抓龙头、带配套的方法,积极对接央企和 “大高名外”项目,真正将运河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德州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 “首选地”和 “第一站”。
    突出抓好金融创新平台建设,落实金融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光大银行、青岛银行等在铁西设立分支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确保全年银行新增贷款23.5亿元以上,直接融资11亿元以上,从根本上破解融资难问题。加快推进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建设,完成恒远焊材和宝马驾校的股改、私募工作,力争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突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加快德棉集团改革发展,坚持以维护职工权益、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现实问题为目标,合力攻坚,稳步推进企业民主改革;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积极争取与大型央企的战略合作,实现优化组合,推动企业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倾力打造民心工程
    运河经济开发区借助我市获批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机遇,紧紧围绕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运河形象,贴近民心实际”的工作目标,全年计划实施总投资近90亿元的30个城建项目,确保年度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着力构建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区完善、资源配置优化、公共服务均等、居民生活舒适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坚持高标准建设,倾力打造宜居宜业精品城。以大社区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为核心,着力打造 “南部生态开发产业园”。全力推进总投资近70亿元、总占地1630亩、总建筑面积230多万平方米的运河大社区、芦庄大社区和石家园大社区等安置工程,今年确保完成投资12亿元以上,在主体建设完工的基础上,加快完成外墙保温、涂料、装饰等后续工作,力争尽早完工。强力实施棚户区拆迁改造工程。计划投资4.7亿元,重点推进运河鑫城、七中公寓、熙凤居 (二期)和麒麟城等6个精品片区建设。以群众回迁为工作统领,按照 “及时、平稳、有序”的原则,倒排工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尽快完善各类基础配套设施,确保让全区上万名动迁群众都能够满意回迁。同时,启动九龙湾公园东门道路及景观迁建工作,切实改善周边群众居住环境。
    坚持大气魄推进,切实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今年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重点完成聚源大道南延、鑫源大道北延、五一路和五三路道路建设等工程,逐步完善全区道路配套设施建设;尽快拆除九达物流废弃铁路专用线,完善基础设施,打通三八路运河桥,全力构建起贯穿全区的五纵六横交通路网。以运河申遗成功为契机,传承挖掘运河文化底蕴,努力打造德州“西花园”。重点完成运河古街建设,谋划建设运河文化主题公园;大力实施“城区水系沿线改造”工程,逐步清淤打通三横四纵主次水路,打造综合性湿地生态文化长廊,启动建设西陈沟湿地公园;推进九龙湾低碳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花卉种植园和休闲娱乐区施工,构建运河邻边绿色产业带。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简政放权,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该区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发展禁锢,做大做好民营经济这块“蛋糕”。
    当前,随着全面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稳增长、扩总量、推动科学发展最重要的支撑,成为转方式、调结构、打造经济升级版最重要的载体,成为惠民生、促就业、实现“富民强区”最重要的途径。落实“非禁即可”的准入政策,依法规范和取消过繁的行政许可,保障民营经济公平公开的竞争权。打造“一视同仁”的创业环境,同等配置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存权。切实通过多项措施,激发民营经济的动力和活力,创造民营经济的黄金发展期。
    优化支撑,有效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各项要素。打破传统管理模式,放宽审批条件、改善营商环境,打出一系列制度改革“组合拳”,真正使民营经济“轻装上阵”、“放开手脚”,有效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依法下调增值税起征点、企业所得税税率,全面落实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鼓励其积极参与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尽快壮大全区资本市场,为中小微企业做好服务。加强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的培训并给予补助补贴,积极实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从鼓励企业参加境外展会补贴、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电子商务发展扶持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进一步理顺行政审批程序,放宽投资范围,充分发挥好专项引导资金,支持符合国家政策的微项目加快发展,支持民营经济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监管部门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制,推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通过动产抵押、股权质押等渠道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切实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各项要素。
    运河两岸在明清时期就漕运贯通,商贸兴隆,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运河经济开发区小微企业众多,商贸物流产业蓬勃发展,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前,该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户数在三次产业中占比分别为1:6:93,尤其是在物流和批发零售产业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运河经济开发区一方面实施“商贸大道沿线改貌”工程,重点改造提升以商贸大道为中轴线的十大专业市场,使其营业面积扩大到100万平方米,交易额800亿元以上,构建辐射方圆200公里的蔬菜、瓜果、鞋帽、家纺集散基地。同时,利用好全区54条铁路专用线,大力发展铁路物流,力促形成化肥、肉食、农资、粮油、木材等大宗物流新格局。另一方面,围绕建设“中部商贸物流产业园”,重点抓好西八里汽车服务中心(二期)、汽车检测线(二期)、鲁源货场、飞马肉联、中盛物流、九达物流东区等扩建项目和大型农副产品物流园、汽贸城等招商项目,巩固全区仓储物流产业领头羊地位,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区。
全力建设生态运河
    环境关乎全局,代表着形象,蕴藏着后劲。从一定意义上讲,环境就是生产力,创优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运河经济开发区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六大工程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生态环境,扩大环境容量,提高承载能力,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碧水蓝天。为全力以赴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全区成立迎复审工作指挥部,并对照全市十大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六大专项整治行动的任务目标,建立了工作台账,将任务细化到天、目标明确到点、责任落实到人,合力攻坚,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工作做细做实。深入群众加强宣传,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配合,努力形成全民创卫的良好局面。
    结合迎复审工作,该区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内涵,在完善 “三无”小区和新建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创新物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村庄垃圾集中清理,抓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村居保洁常态化。继续推进工业企业现场管理提升和清洁生产达标工程,力争全年完成6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5家企业建立 “6S”管理体系, 2家企业完成省级企业管理优秀单位创建。实施 “古运河沿线景观提升”工程,以国家三级绿化养护要求为标准,做好堤顶路、天衢西路、外环线绿化增植补植工程,新增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加强市政设施养护,对纺织大街、新港后街等进行整体罩面,修补铁西南路等12条背街小巷;对航运路、国防路、宏森路等11条道路进行路灯增设及升级改造;推行数字化城管、机械化作业,确保道路洒水机扫率80%以上,切实改善城区卫生环境。加大市场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市场管理水平,将黑马农贸、飞马水产、果品市场等商贸大道沿线十大市场集群建设成规范化样板市场。
    按照依法履职、措施得力、监管及时的原则,重点抓好在建工地、煤场料场、混凝土搅拌站的扬尘防护措施建设;从严控制渣土运输车上路,重点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全面完成黄标车治理和燃煤小锅炉清理整顿任务;加强日常监管,确保露天烧烤全部入室。大力开展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工作,对所有规上企业建设项目的环保法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摸查,并分类制定整改措施,规范环保管理,督促达标排放,淘汰落后产能。开展 “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尽快完成华鲁恒升、中联大坝等企业技改项目的环保验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万元GDP能耗分别比降低21%和18%以上的任务目标。
着力抓好社会事业
    民生无小事,运河经济开发区坚持把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计改善民生,造福百姓。今年继续加大民生民本投入,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指数。投资3500万元,完成运河小学项目建设和石家园小学、七中教学楼、芦庄小学、区直幼儿园配套工程,争取年内全部建成投入使用;适时启动十五中改扩建工程,着力提高全区各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继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巩固“阳光低保”专项活动成果,制定出台临时救助制度,做好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依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并轨,充分发挥医联体优势,借鉴石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模式,培植2处特色站点,全面提高全区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区社会福利中心工程进度,采取市场化运作,力争新型养老产业在运河实现突破;继续做好 “幸福社区”示范点创建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力度,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运用底线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以开展“信访法治建设年” “初信初访办理质量提升年” “信访积案化解年”三大活动为载体,抓好夯实基层基础、强化信息预警、化解初信初访、加强接访下访、抓好交办督办、突出追责问责 “六个环节”,加快信访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信访事项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 “两个提高”。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监管机制,全面深化“大数据警务云”建设应用,着力提升扁平化指挥和维稳应急处突能力,巩固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严打整治行动,大力实施视频监探全覆盖(二期)工程,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强力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全覆盖,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组建安全生产监察大队,按照“四不两直”工作要求,突出重点行业领域,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工作;严格履行安全许可审核制度,强化工业项目建设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备案,促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文体设施建设步伐,创造性地开发旅游产业,以 “文化游” “乡村游”和 “工业游”为主题,打造 “文化运河”旅游品牌。加强 “善行义举”四德榜管理和 “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切实做好 “运河好人家”争创和典型宣传工作,并建立档案库,筛选典型向省市申报 “山东好人” “德州好人”,逐步扩大 “运河好人家”的影响力,传递正能量,在全区营造尊孝重德的良好社会风气。

(作者: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