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运河开发区报 > 经济新闻 > 正文

抢先起跑 精准对接——运河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 马静 通讯员 屠永杰)11月20日,记者在运河电商孵化基地看到,内部装修和框架设置已完成,预计12月底正式投入运营。据了解,该基地占地面积8200平方米,分为创客孵化区、公共综合区、产品展示区、大学生创客成长区、创客创意咖啡区、创客成熟区等9大板块。
    “运河电商创孵基地通过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资源与力量,依托运河开发区优越的地缘优势和商贸聚集优势,为大学生和再就业人员提供一个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学习培训平台、就业前期辅导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订制式的网络托管运营、电商人才培育、网络分销代理、实体分销渠道对接的创新性服务项目。 ”该基地负责人李成彬向记者介绍说。“为抢抓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机遇,我区积极作为,主动融入,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工作作为全区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研究与落实并举,服务与引导并重,转型与发展并行,使我区成为协同创新高地、兴业宝地,打造全区经济发展新优势。 ”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霍晓光说。
完善功能,创优环境,提升承载水平
    根据京津冀产业转移需求,按照“瞄准高端、打造终端、形成集群”的思路,围绕我区化工、能源、纺织、新材料、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六大主导产业,邀请北京规划设计院规划建设了8平方公里的绿色化工、3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和2平方米公里的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园。积极与省、市有关部门对接,完成了8平方公里化工产业园省级区域环评手续,为承接各类绿色化工产业打实了基础;对五一、五二、五四三个村居实施整体拆迁,腾空土地1000余亩全部用于各类绿色化工项目的建设,将计划对五三村、代官屯、钟辛庄等其余产业园区内的村居进行整体搬迁,腾空土地,全部用于承接项目的建设。同时,我区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投资6000万元,对聚源大道、鑫源大道、五一路等园区道路进行建设和提升;投资1500万元实施低洼路段和三大产业园区防汛工程,为入区的企业生产、群众生活提供安全环境。
集聚优势,抓大扶强,打造产业基地
    我区立足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等大企业优势,不断强化主导产业承接能力。在绿色化工产业上,以恒升为核心,瞄准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上下游产业链条转移项目展开对接,打造多元、高端化工产品“一站式”生产供应基地。在装备制造产业上,发挥区位和用工优势,吸引首都转移的高端制造业项目,与德隆机床、恒力电机、宇力液压等制造企业共享生产要素,组成“企业联盟”,创建新型装备生产基地;立足60多家物流企业、15个专业市场优势,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大型平台性企业,构建京沪沿线商品营销基地;立足城市经济比较优势,依托商贸物流基础,积极引进金融总部、电子商务等楼宇经济项目,力争三年内将电商创孵中心发展为国家水平,楼宇企业突破500家,形成“线上经济”枢纽基地。
    “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是德州的机遇,也是我区面临的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打好‘对接牌’,按照稳增长调结构的战略部署去融入对接,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寻找线索进行洽谈,始终坚持以优质的服务和开放的胸怀优存量、扩增量、谋转型、促升级,集中力量引进一批有带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区党工委委员苏树江说。
精准招商,揽才引智,承接产业转移
    我区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集群发展为方向,以引进京津地区世界500强和龙头企业为目标,成立专业招商队伍,采取引上游、接下游、抓龙头、带配套的方法,通过定向招商、驻点招商、上门招商、强化服务,吸引了一批央企、强企来我区投资兴业。制定专业化招商方案,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配套服务协同转移,真正引进一批高技术、高产出和高附加值的“大高名外”项目,真正将我区打造成德州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和“第一站”。深度把握对智力和理念的承接,通过“假日专家”等形式,聚集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注重合作培养,引进京津冀教育机构和职业中介,做好本地劳动力培训、就业。截止目前,集中推介中粮面业、交通集团、德隆机床等旗舰项目,成功引进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等项目12个,总投资57.7亿元。
    “我区开辟了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项目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影响项目落地、企业发展等问题,以最快速度帮助企业办理开工前的各项手续。同时,我区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积极营造审批事项少、行政效率高、营商成本低、服务质量好的最优营商环境。 ”区招商局局长杨贵丽说。

(作者:柴晶晶)